科法斯亚太宏观情报

Published on 13 Feb 2023

增加,商品,通货膨胀,率

全球前景愈发暗淡。主要工业化国家陷入衰退的可能性正在增加。彭博社最近的调查显示,美国和欧元区明年陷入衰退的可能性分别为 60% 和 80%。发达国家出现“硬着陆”冲击将对整个亚洲产生连锁反应,对该地区目前的经济复苏构成威胁。

9 月份全球贸易量增长放缓的同时,亚洲工业生产失去动力。增长来源已从国外需求转向国内需求,经济扩张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就是明证。第三季度实现增长的亚洲行业中,大多数以服务业为主。这一变化导致出口增长下降,库存增加。尽管采取了零新冠措施,但中国消费仍是薄弱环节,发展前景黯淡。我们将中国 2022 年 GDP 预测下调至 3.2%。不过,仍有一些亮点。

重新开放边境和取消移民限制可能会促进东南亚等地区的经济扩张,预计这些地区的服务业和旅游活动将会反弹。

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通货膨胀和利率不断上升的世界。因此,亚太地区在未来几个季度将面临巨大阻力,全球电子行业放缓,美国对先进半导体和芯片制造工具实施新的出口管制,这些都可能对全球电子供应链造成破坏,这将对台湾、韩国和日本等经济体产生影响。

亚洲通胀尚未出现减弱迹象

据科法斯估计,9月份新兴亚洲的通胀率飙升,自2011年以来首次达到5%的年率。这表明通胀高峰可能会推迟几个月,这将对企业产生影响,因为不断将价格上涨转嫁给消费者是不可持续的。此外,原材料价格上涨已蔓延到更广泛的产品和服务,加速了核心通胀率。持续的高通胀将提高消费者的通胀预期,从而限制私人支出,尤其是非必要支出。

由于无法控制持续的高通胀,美联储将继续坚定地踩下“紧缩”的踏板,这反过来将继续对亚洲各国央行施加压力,要求它们提高利率,并在贷款方面更加谨慎。

亚洲制造商利润压力不断增大

9 月份 PMI 数据显示,第三季度末美国制造商的利润率压力继续缓解。相比之下,欧洲和亚洲制造商报告称,9 月份利润率压力加剧,因为 PMI 产出价格与投入成本之间的差距在连续数月收缩后扩大。

面对全球需求恶化,能源成本(尤其是天然气价格)的上涨阻碍了企业降低利润压力的能力。依赖天然气作为主要投入的企业将继续承担沉重的原材料成本负担,而依赖石油的企业可能不会因为 OPEC+ 决定减少产量以支撑价格来应对需求下降的预测而看到现货原油价格的大幅缓解。

亚洲加息势头强劲

在亚太地区,为应对不断扩大的通胀,货币紧缩政策正在推进。由于美联储预计将在年底前将利率上调至 4.5% 左右,亚洲各国央行最担心的是资本外流和本币贬值。美联储的积极举措鼓励亚洲各国央行实施更大规模的加息,越南实施了 100 个基点的加息(这是自 2020 年以来的首次),印度尼西亚在 8 月加息 25 个基点之后,于 9 月和 10 月两次加息 50 个基点。

香港是今年以来政策利率上调幅度最大的央行,共上调了300个基点,其次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经济形势更加严峻

我们根据高盛金融状况指数 (FCI) 得出的结论表明,9 月份亚洲金融状况进一步收紧。10 月上半月的数据表明,这一趋势将持续下去。债券收益率、企业收益率、贸易加权汇率和股票市场等都会影响金融状况,而美联储和亚洲央行的紧缩态度则对其产生了影响。

整个地区的金融环境都在收紧。日本尽管面临巨大货币压力,但仍是例外,但任何工资增长加快的新迹象都可能推动政策调整。

下载科法斯白皮书,了解更多有关商品通胀率上升的信息,请查阅在线白皮书。

Icon
THANK YOU

You will receive an email with a download link. To access the link, please check your inbox or spam folder